优秀的编程知识分享平台

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正文

单峰函数极值问题的解决方案 : 三分 & 二分与三分的本质区别

nanyue 2024-09-01 00:09:26 技术文章 71 ℃

题目描述

Tag : 「二分」、「三分」

符合下列属性的数组 arr 称为 山脉数组 :

  • arr.length >= 3
  • 存在 i(0 < i < arr.length - 1) 使得:arr[0] < arr[1] < ... arr[i-1] < arr[i]arr[i] > arr[i+1] > ... > arr[arr.length - 1]

给你由整数组成的山脉数组 arr ,返回任何满足 arr[0] < arr[1] < ... arr[i - 1] < arr[i] > arr[i + 1] > ... > arr[arr.length - 1] 的下标 i

示例 1:

输入:arr = [0,1,0]

输出:1

示例 2:

输入:arr = [0,2,1,0]

输出:1

示例 3:

输入:arr = [0,10,5,2]

输出:1

示例 4:

输入:arr = [3,4,5,1]

输出:2

示例 5:

输入:arr = [24,69,100,99,79,78,67,36,26,19]

输出:2

提示:

二分

往常我们使用「二分」进行查值,需要确保序列本身满足「二段性」:当选定一个端点(基准值)后,结合「一段满足 & 另一段不满足」的特性来实现“折半”的查找效果。

但本题求的是峰顶索引值,如果我们选定数组头部或者尾部元素,其实无法根据大小关系“直接”将数组分成两段。

但可以利用题目发现如下性质:由于 arr 数值各不相同,因此峰顶元素左侧必然满足严格单调递增,峰顶元素右侧必然不满足。

因此 以峰顶元素为分割点的 arr 数组,根据与 前一元素/后一元素 的大小关系,具有二段性:

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任意条件,写出若干「二分」版本。

代码:

class Solution {
    // 根据 arr[i-1] < arr[i] 在 [1,n-1] 范围内找值
    // 峰顶元素为符合条件的最靠近中心的元素
    public int peakIndexInMountainArray(int[] arr) {
        int n = arr.length;
        int l = 1, r = n - 1;
        while (l < r) {
            int mid = l + r + 1 >> 1;
            if (arr[mid - 1] < arr[mid]) l = mid;    
            else r = mid - 1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r;
    }
}

class Solution {
    // 根据 arr[i] > arr[i+1] 在 [0,n-2] 范围内找值
    // 峰顶元素为符合条件的最靠近中心的元素值
    public int peakIndexInMountainArray(int[] arr) {
        int n = arr.length;
        int l = 0, r = n - 2;
        while (l < r) {
            int mid = l + r >> 1;
            if (arr[mid] > arr[mid + 1]) r = mid;    
            else l = mid + 1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r;
    }
}

class Solution {
    // 根据 arr[i-1] > arr[i] 在 [1,n-1] 范围内找值
    // 峰顶元素为符合条件的最靠近中心的元素的前一个值
    public int peakIndexInMountainArray(int[] arr) {
        int n = arr.length;
        int l = 1, r = n - 1;
        while (l < r) {
            int mid = l + r >> 1;
            if (arr[mid - 1] > arr[mid]) r = mid;    
            else l = mid + 1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r - 1;
    }
}

class Solution {
    // 根据 arr[i] < arr[i+1] 在 [0,n-2] 范围内找值
    // 峰顶元素为符合条件的最靠近中心的元素的下一个值
    public int peakIndexInMountainArray(int[] arr) {
        int n = arr.length;
        int l = 0, r = n - 2;
        while (l < r) {
            int mid = l + r + 1 >> 1;
            if (arr[mid] < arr[mid + 1]) l = mid;
            else r = mid - 1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r + 1;
    }
}

三分

事实上,我们还可以利用「三分」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顾名思义,「三分」就是使用两个端点将区间分成三份,然后通过每次否决三分之一的区间来逼近目标值。

代码:

class Solution {
    public int peakIndexInMountainArray(int[] arr) {
        int n = arr.length;
        int l = 0, r = n - 1;
        while (l < r) {
            int m1 = l + (r - l) / 3, m2 = r - (r - l) / 3;
            if (arr[m1] > arr[m2]) r = m2 - 1;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else l = m1 + 1;    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r;
    }
}
  • 时间复杂度:O(log3n)
  • 空间复杂度:O(1)

二分 & 三分 & k 分 ?

必须说明一点,「二分」和「三分」在渐进复杂度上都是一样的,都可以通过换底公式转化为可忽略的常数,因此两者的复杂度都是 O(logn)。

而选择「二分」还是「三分」取决于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:

  • 二分通常用来解决单调函数的找target 问题,但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只需要满足「二段性」就能使用「二分」来找分割点;
  • 三分则是解决单峰函数极值问题。

因此一般我们将「通过比较两个端点,每次否决 1/3 区间 来解决单峰最值问题」的做法称为「三分」;而不是简单根据单次循环内将区间分为多少份来判定是否为「三分」。

随手写了一段反例代码:

class Solution {
    public int peakIndexInMountainArray(int[] arr) {
        int left = 0, right = arr.length - 1;
        while(left < right) {
            int m1 = left + (right - left) / 3;
            int m2 = right - (right - left + 2) / 3;
            if (arr[m1] > arr[m1 + 1]) {
                right = m1;
            } else if (arr[m2] < arr[m2 + 1]) {
                left = m2 + 1;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left = m1; right = m2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left;
    }
}

这并不是「三分」做法,最多称为「变形二分」。本质还是利用「二段性」来做分割的,只不过同时 check 了两个端点而已。

如果这算「三分」的话,那么我能在一次循环里面划分 k?1 个端点来实现 k 分?

显然这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按照这种思路写出来的所谓的「四分」、「五分」、「k 分」是需要增加同等数量的分支判断的。这时候单次 while 决策就不能算作O(1) 了,而是需要在O(k) 的复杂度内决定在哪个分支,就跟上述代码有三个分支进行判断一样。

因此,这种写法只能算作是「变形二分」。

综上,只有「二分」和「三分」的概念,不存在所谓的k 分。 同时题解中的「三分」部分提供的做法就是标准的「三分」做法。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