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的编程知识分享平台

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正文

A娃的时间管理怎么培养?1是做“Todolist”,2是注意情绪价值

nanyue 2024-09-29 15:15:39 技术文章 185 ℃

A娃是个“矛盾体”,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他兼具了“快”和“慢”两个特点。


“快”是指性子急,做什么事都急吼吼的,很毛躁,还很容易急眼。


“慢”是指反应慢,启动比别人要慢一拍,时间管理能力又不足,学习上生活上很多时候效率都不高。


想要改变这个情况,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,只能一点点磨,慢慢让孩子适应变化、跟上节奏。


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


对于时间的理解和感知,对于孩子做事的节奏和效率,当然是越小培养越好。


不过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(五六岁以下),多妈妈觉得并不需要“刻意”去教太复杂的事情,但是要注意培养“时间的概念”。


比如说熟悉基本时间概念:上午、下午、晚上、半夜、清晨、黄昏、前天、明年……可以给孩子讲解,也可以让孩子猜现在是什么时候。


跟孩子玩计时做事的游戏。比如,看看我数10个数能不能做完什么事;看看今天穿鞋用了多少分钟,有没有比上一次少;我躲起来两分钟,看你能不能把这些收拾起来等等


主要是慢慢让孩子做事情有开始和完成的概念,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是开始和结束,而不是这个事做一下,又去做另一个事。



6岁以上的孩子


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,马上要进入小学,学习和生活事项开始增加不少,就要学会给要做的事情分类。

我们经常让孩子做时间表,但其实在列时间表之前,很重要的是让孩子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。如果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个清楚的认识,那么列时间表就是在排流水账。


所以,时间表的前身应该是个“Todolist”——要做的事。列完这个,我们要教给孩子去评估这些事情:哪些是必做的,哪些是可以放放的,哪些是自己想做的,哪些是可以不做的,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。


然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不同颜色的笔,让他给它们分类,同时该删的删、该推迟的推迟。重点的排在前面。喜欢和不喜欢的用颜色或笑脸等图案分开,这样他会有意识地搭配,做到劳逸结合、动静穿插。如果满眼看去,都是不喜欢的事或都是脑力活动,就需要调整。


在设计这个时间表的过程中,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、如何统筹安排、如何事后总结修改、以及要看到不喜欢但必做的事情的意义。



至于具体该怎么做,凡事需要一步步适应和提升,比如说作息习惯,对于A娃来说尽量固定,不要每天都出现很多变化,会更好。


家长可以细化,起床时间,洗漱时间,早饭时间,午休时间,晚自习时间等,让孩子习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,每天完成情况,在孩子临睡前让他自己打分。


一般情况下,孩子在开始很难把握节奏,慢慢就学会调整,周一没做好的,周二会改善的,周三或许有在某个环节出现扣分,但周四孩子就会有调整,这样一步步加快节奏。


一周下来,家长统计得分,达到优秀标准是可以奖励一个小礼物或者是对孩子进行表彰鼓励,孩子做事的速度和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。



02


想跟大家说的第二点,是非常重要但恰恰是很容易被忽略的:那就是情绪价值。


就如寒寒妈妈说的:孩子做事情慢,性子又急,做不好还不让催!这个矛盾体结合在一起该怎么办?


其实就算不是脾气急的孩子,我们也不要总是用催的方式去让孩子加快速度。因为“催促”是一种压力,可能会让孩子更加紧张。


我们的第一要务是改善情绪,而不是急着去解决手里的事情。


比较快速的沟通方法,是可以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,问几个问题,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困境。


比如说:“怎么了?你现在是想要拿什么东西?/做什么事?可能爸爸妈妈知道在哪里。”


不断去引导孩子他心里的困难、想要什么样的帮助,组织语言去表达出来,表达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情绪和思路的过程,可以让孩子慢慢冷静下来,接下去才能把事情去做好。

Tags: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