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的编程知识分享平台

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正文

入门到精通系列PS教程:第13篇 · 拾色器、颜色问题说明及补充

nanyue 2025-03-26 14:45:35 技术文章 2 ℃

入门到精通系列PS教程:第13篇 · 拾色器、颜色问题说明及补充

作者 | 侯潇

问题说明

我的第12篇教程里,有个小问题没有说清楚。

要说是错误,又不算是错误,只是没有说准确。

写完那篇教程后,因为已经到了深夜,当时比较困,我没有认真检查就定时发表了,现在才发现这个问题。

但是已经发表了,就不想删除重发了,反正也不算错误。

所以特意在本篇里解释一下。

也就是关于颜色面板的问题,在2020版本中,打开颜色面板后,默认状态是下图这样的。

要打开调节滑块,确实可以点击菜单里的色谱选项,滑块就会出来。

但是,这样说是不准确的。

准确地说,是应该要打开下面截图中,右边这几个滑块选项,滑块就会出来。

可以选择RGB、HSB、CMYK、Lab、Web这几个颜色模式下的调节滑块。

而色谱选项,控制的是下面这片色彩选择区域,可以选择三种模式以及当前颜色。

在早期旧版本PS中,默认选择的是RGB模式滑块,调节滑块是默认打开的。

问题补充

再补充一个问题,如果在拾色器的HSB模式下选用颜色,如果不停地切换色相(H)、饱和(S)、亮度(B)三个模式,觉得比较麻烦,不切换又担心拖动选择不准确(因为难免鼠标会上下左右抖动),但又想要将这三个功能配合使用的话,可以在颜色面板上使用这三个属性。

使用颜色面板选用颜色,相比于拾色器,颜色面板的优势在于只需要左右拖动三个属性的滑块,左右拖动时不用担心鼠标上下抖动,三个属性都选择得比较准确,而且不需要去切换模式,因为三个属性的滑块都是一同显示的。


使用颜色面板选色方法

点击颜色面板右上角的菜单,选择HSB滑块。

然后H、S、B三项调节属性一目了然。

H项是选择颜色的,左右拖动滑块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;

S项是调节饱和度的,滑块越往左拉,颜色越淡,拉到最左边就成了白色。越往右拉,颜色越深;

B项是调节亮度的,滑块越往左拉,颜色越暗,越接近黑色。滑块越往右拉,颜色越亮。

在这颜色面板上,就可以在不切换模式的前提下,较准确地调节这三个属性,比在拾色器上不停地切换色相、饱和、亮度三个模式去选择颜色要方便些。

此外,颜色警告的问题,和拾色器上的是一个道理。

在拾色器中的选色方法

再补充说明一下,并不是说在拾色器上就不能在不切换色相、饱和、亮度模式的前提下,同时调节这三项属性了哦。

其实就在拾色器上也能做到,只是调节方式不同而已,取决于个人习惯吧。

其实在拾色器里,在默认的H项下就可以使用这三项属性。

在默认的H项下,上下拖动滑块就是选择色相。

在左边区域里,左右拖动、点选,就是选择的饱和,越往左颜色越淡,越往右,颜色越深。

同时,S项里的数值也会随着变化,选中最左边时,数值为0,选中最右边时,数值为100,各位自己试试看就知道了。

而上下拖动、点选,就是选择的亮度,越往上,颜色越亮,越往下,颜色越暗,越接近黑色。

B项数值也会随着变化,选中最上边时,数值是100,选中最下边时,数值是0,可以试着拖动、点选看看数值变化。

在左上的位置,也就是饱和度(S项)为0(在最左边),亮度(B项)为100(在最上方),所以就是白色。

在右下的位置,也就是饱和度(S项)为100(在最右边),亮度(B项)为0(在最下方),所以就是黑色。

这跟在颜色面板里也是一个道理。

其实大多数人选用颜色都习惯就在拾色器的H项里拖动选择就行了,非特殊情况,一般都不愿意去使用颜色面板,或者特意去选择S项或者B项。

拾色器中H、S、B三个选项的区别

其实在HSB模式下,三个选项中都能选择色相、饱和、亮度属性。

H项特点:中间滑块是选择色相,左边方框是选择饱和与亮度;

S项特点:中间滑块是选择饱和,左边方框是选择色相与亮度;

B项特点:中间滑块是选择亮度,左边方框是选择色相与饱和。

H项的特点,上面已经详细地说过了,现在再详细说一下其余两项勾选后与H项有什么区别。

勾选S项后,左边方框里成了选择色相和亮度。从左到右是选择色相;从上到下是选择亮度,越往上颜色越亮。越往下颜色越暗,越接近黑色。

而中间的滑块成了选择饱和度。滑块越往上拉,颜色越深;越往下拉,颜色越淡,越接近白色。

相比于H项,选择S项后,拖动中间滑块选择饱和度的时候,不用担心鼠标抖动而改变色相。

相比于B项,选择S项后,拖动中间滑块选择饱和度的时候,不用担心鼠标抖动而改变亮度。

只要你不去拖动左边方框里的光标位置,色相和亮度都不会变,拖动中间的滑块,只会改变饱和度。

勾选B项后,左边方框里成了选择色相和饱和。

从左到右是选择色相;从上到下是选择饱和度,越往上颜色越深,越往下颜色越淡,越接近白色;

中间滑块成了选择亮度,滑块越往上拉,颜色越亮,越往下拉,颜色越暗,越接近黑色。

相比于H项,选择B项后,拖动中间滑块调整亮度时,不用担心鼠标抖动而改变色相。

相比于选择S项,拖动中间滑块调整亮度时,不用担心鼠标抖动而改变饱和度。

只要你不去动左边方框里的光标位置,色相和饱和度都不会变。

HSB模式下三个选项的优缺点

H项优点:能准确选择色相。上下拖动中间滑块选择色相的时候,不用担心鼠标左右抖动,只顾上下调节好滑块位置就能准确选择色相;

H项缺点:在左边方框中选择饱和与亮度时,由于鼠标的上下左右抖动,难以同时兼顾饱和与亮度,可能会选不准确饱和与亮度。

S项优点:能准确选择饱和。上下拖动中间滑块选择饱和度的时候,不用担心鼠标左右抖动,只顾上下调节好滑块位置就能准确选择饱和;

S项缺点:在左边方框中选择亮度和色相时,由于鼠标的上下左右抖动,难以同时兼顾色相和亮度,可能会选不准确色相和亮度。

B项优点:能准确选择亮度。上下拖动中间滑块选择亮度的时候,不用担心鼠标左右抖动,只顾上下调节好滑块位置就能准确选择亮度;

B项缺点:在左边方框中选择色相与饱和时,由于鼠标的上下左右抖动,难以同时兼顾色相与饱和,可能会选不准确色相与饱和。

RGB与Lab颜色模式的调节,和上面说到的HSB模式的调法同理,只是每个颜色模式的通道(原色)不同。

自己拖动滑块和左边方框里的光标就能看到数值。

选择R项,中间滑块从下到上是0到255之间的红色。左边方框里从下到上是0到255的绿色,从左到右是0到255之间的蓝色。

选择G项,中间滑块从下到上是0到255之间的蓝色。左边方框里从左到右是0到255之间的蓝色,从下到上是0到255之间的红色。

其它项不再举例了,可以自己去选择了看数值,不然教程太长,显得乱。反正每一项表示的是什么,第12篇教程里也说过了。

(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RGB模式里,三项全是0就是黑色,三项等量重叠就会往白色上靠。Lab模式下,L为100,其余两项为0是白色,三项均为0是黑色)

另外,CMYK模式的颜色调节,可以就在拾色器上输入数值,比在颜色面板上用滑块拖动更准确,也不会超出安全色范围,因此CMYK模式不必在颜色面板上拖动滑块调节(颜色面板上也可以输入数值的哦)。

做要求比较高的CMYK模式打印文件,也不建议去颜色面板或拾色器上拖动选色,输入数值选色才比较安全。

最后提醒一下,大家记得赶紧交一下第12篇的作业哦,第12篇的作业是比较有意思的,等我在后面公布答案了再交作业,就没意思了,没挑战性了。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